当前位置:    首页>> 应用/支持 >> 技术资料 > 应用研究
电子鼻、电子舌结合 SPME-GC-MS 对青海玉树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发布日期:2023-08-22
        青海省牦牛养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牦牛肉烤制后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不同部位风味、肉质差异较大,要寻找最适合烧烤的牦牛肉部位,需要对牦牛肉不同部位的滋味、气味和风味特征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牦牛前胸肉、前腿肉、背部肉、后腿肉四个部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感官评价和E-tongue、E-nose智能感官系统,以及SPME-GC-MS检测挥发性化合物,运用感官评价、主成分分析(PAC)、聚类(CA)、相关性分析(Pearson)等方法,从牦牛肉风味特征入手,分析风味物质和滋味数据,找出影响牦牛肉风味特征的主要化合物。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仪器
        青海玉树地区高原草饲牦牛。
        FOX4000电子鼻;α-ASTREE电子舌
        实验方法
        感官评价 参考GB/T22210-2008《国家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规范标准》鉴定标准,随机选取10位烹饪营养与教育专业学生组成评定小组,先期进行感官评价培训,内容包括:肉类色泽鉴别、肉类表面粘度鉴别、肉类气味鉴别、肉类横切面组织鉴别。然后在专业感官品评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评分标准见表2。
        电子舌分析 法国产电子舌传感器包括:AHS、Sourcess、PKS、CTS-Saltiness、NMS-umami、CPS,ANS、SCS,其中Ag/AgCl作为参比电极。传感器AHS-Sourcess(酸味)、CTS-Saltiness(咸味)、NMS-umami(鲜味)对食品酸、咸、鲜三种滋味可以直接辨别,而对甜味、苦味、涩味识别,需要添加标准品来识别。运用AlphaMOS电子舌分析软件,能够获得样品在0~10之间的酸、咸、鲜、甜和苦味的相对强度值,利用强度值可对样品在酸、咸、鲜、甜和苦味维度上进行滋味强度排序。
       电子鼻分析 法国产电子鼻是通过MXT-5(弱极性)和MXT-7(中极性)色谱柱分离气味物质,一共由18根金属氧化传感器组成,每根传感器对应一类或几类物质敏感,采用氢离子检测器分析色谱信息,完成检测后,即可使用仪器自带数据库对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电子鼻传感器性能特点见表3。
        结果与分析
        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表4感官评价结果表明:HB>HT>QT>QX。感官评价结果平均值差异主要是由于个体嗅闻对评分影响较大。样品HB得分最高,但平均差也较大,主要是感官评价人为的对脂肪层风味和色泽喜爱、嗜好差异大;样品HT得分其次,但平均差较小,说明认可度均衡,数据真实度强;样品得分最差的是QX,主要是嗅闻气味得分低,以及色泽和肌肉组织的触感较差。
        电子舌分析结果
        传感器味觉强弱分析
        图1A是电子舌味觉信号强度图,可见酸味强度值(AHS):HT>QX>HB>QT,且样品HT与样品QT酸味强度值相差5.2,差异显著;咸味强度值(CTS):QT>HB>HT>QX,且样品QT与样品QX咸味强度值相差4.9,差异明显;鲜味强度值(NMS):HT>QX>HB>QT,且样品HT与样品QT鲜味强度值相差4.7,差异明显。电子舌味觉信号强度差异表明牦牛肉不同部位滋味差异明显。
        电子舌主成分分析
        图2显示主成分PC1贡献率为73.36%、PC2贡献率为22.10%,表明主成分降维后数据能反映原数据的整体信息,四个样品分布在四个象限中,无重叠,表明样品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性。主成分双标图贡献影响因子在图中以线段表示,越靠近样品所在坐标轴,说明影响因子对其影响越大。样品HT最靠近X轴,且样品HT与QX相近,滋味相似;样品HB距离其他样品较远,位于第四象限,其滋味差异主要体现在PC1上;结果表明,电子舌能明显区分四个部位样品,且样品之间滋味差异明显。
        电子鼻分析结果
        气味指纹图谱分析
        四个部位电子鼻气味指纹雷达图3表明:样品HT在P10/1、P10/2、P40/1与其他样品出现差异,P型传感器一般对极性化合物和非极性化合物敏感;样品HT与QT在T40/2、T40/1、TA/2区分较为明显,而T型传感器对氧化气体和含硫化合物敏感,说明在含硫化合物含量上样品HT与样品QT差异较大。
        主成分分析
        如图4所示:四个部位样品能够独立区分出来,说明电子鼻能够辨别样品气味特征,且PC1贡献率为87.06%、PC2贡献率为7.77%,说明大量有效信息存在于第一主成分。可以判断,样品HT、HB、QT气味特征相近,样品QX气味特征与其他部位差异较大。
        SPME-GC-MS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果分析
        牦牛肉四个部位样品SPME-GC-MS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
        牦牛肉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2种)、醇类(11种)、烃类(11种)、酸类(5种)、酮类(3种)和其它杂类含硫化合物(15种);其样品QX、QT、HT、HB分别含有45、41、49、46种。其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35.350%~54.746%,可见醛类是牦牛肉风味主体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9.205%~23.687%、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8.105%~25.402%之间,可见醇类、烃类是牦牛肉风味重要构成;杂环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在3.598%~18.333%之间,差异巨大,可见影响牦牛肉风味的最大因素是杂环含硫化合物含量差异。
        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化合物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图5显示PC1贡献率86.70%,PC2贡献率6.92%,表明主成分经降维后数据能反映原数据整体信息;其中,苯甲醛、壬醛、2-乙酰吡咯、2-乙基-1-己醇、间二甲苯相对含量突出,构成牦牛肉的主要化合物;样品HT中苯甲醛(带有坚果香气)、2-乙酰吡咯(烤坚果的风味)相对含量较高,可以确定牦牛肉后腿带有坚果风味,烧烤后风味独特;而样品QX、HB、QT风味化合物主要构成是壬醛、间二甲苯、2-乙基-1-己醇,位置相对较近,判断风味相似。
        SPME-GC-MS与电子鼻数据相关性分析
        研究表明,取每个类别、相对含量前五挥发性化合物做相关性热图,可以辨别两个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电子鼻传感器数据是宏观化合物解析、SPME-GC-MS是具体化合物相对含量,因此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电子鼻传感器数据与SPME-GC-MS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数据,归一化处理后,进性相关性分析。r代表反映X轴、Y轴的线性相关程度,|r|越大相关性越强,|r|越小相关性越弱(r值在-1~1之间),P≤0.5表示显著,其结果如图6所示。
        1-辛醇、1-辛稀-3-醇、庚醛、己醛均同P型、T型的全部12根传感器呈显著相关或正相关,这类传感器对有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极性化合物敏感,比如醇类、醚类、甲烷、乙醇、碳氧基化合物,而在LY2/LG、LY2/G、LY2/G、LY2/AA、LY2/Gh、LY2/gCT1、LY2/gCT呈显著负相关或负相关,这类传感器对有机化合物、硫化氢敏感,如硫化物、硫醚、碳氧基化合物敏感;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丁基化羟基甲苯均同P型、T型传感器呈显著负相关或负相关,而在LY2/LG、LY2/G、LY2/G、LY2/AA、LY2/Gh、LY2/gCT1、LY2/gCT呈显著正相关或正相关,可以看出甲苯类化合物在电子鼻中的位置与醛类、醇类和杂类含硫化合物刚好相反。
        综上分析可见,电子鼻传感器数据与主要风味化合物呈现相关性,因此判定电子鼻也能区分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并且辨别气味特征。
        结论
        电子舌可以区分四个部位样品滋味,且样品之间差异明显;其中,样品HT与QX滋味相似,样品HB独立区别于其他样品。电子鼻可以区分四个部位风味特征,结果显示样品HB、QT气味相似,而样品HT与QX相对独立于其他样品。
        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牦牛肉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醇类、烃类、酮类和其它杂类含硫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35.350%~54.746%,可见醛类是牦牛肉风味主体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9.205%~23.687%、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8.105%~25.402%之间,表明醇类、烃类是牦牛肉风味重要构成;杂环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在3.598%~18.333%之间,证明影响牦牛肉风味的最大因素是含硫杂类化合物,这与电子鼻数据分析相同;样品QT、HT中苯甲醛(带有坚果香气)相对含量22.236%~24.652%,高于其他部位,表明玉树牦牛肉前腿、后腿风味较好,且带有坚果风味;牦牛后腿肉苯甲醛、2-乙酰吡咯相对含量较高,可以确定风味独特;胸肉、前腿肉、后背肉的风味化合物主要构成是壬醛、间二甲苯、2-乙基-1-己醇,判断风味相似。
        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蔡雨静,张振宇,王彩玲等.电子鼻、电子舌结合SPME-GC-MS对青海玉树牦牛肉挥发性化合物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6):348-357.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100236.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小编。
联系电话:18596077827 (同微信)
邮箱:service02@foodmate.net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食品研发服务中心   食品伙伴网   感知网   传实翻译   北京联食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食品有意思   食育网   化妆品伙伴网   食品人才中心   食品标准   食品论坛   食品法规   食品资讯   食学宝   食品词典   食品邦   食品安全合规服务   食品检测服务中心   食品文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