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嘉宾简介
王洪伟,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肉品质评价与加工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中国标准化协同创新平台感官质量与消费洞察标准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Kansas State University热点/活动中心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食品感官评价与消费者洞察、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主持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感官评价软件著作权2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感官评价技术支持、咨询与培训。
2.发言大纲
定量描述分析是经过培训的评价小组建立达成共识的感官描述词表,使用量化尺度进行强度评价,可以获得全面、稳定的结果,是感官科学中最精密的工具。但定量描述分析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可以直接使用消费者进行感官评价的闪现剖面法(Flash Profile,FP)、对比剖面法(Pivot Profile,PP)等快速热点/活动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些方法产生的描述词不统一,难以理解,为结果分析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探讨了提供描述词表对FP和PP等快速描述分析结果的影响,为高效应用快速描述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1、嘉宾简介
金敏凤博士,2012年获美国田纳西大学食品科学哲学博士,2013年入职上海师范大学,于2014年筹建食品感官评价标准实验室,任实验室负责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大学食品科技系访学,2017年至今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食品感官评价和食品添加剂的教学、研究和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等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围绕乳制品感官评价以及感官评价在农作物改良和选育种中的应用等开展研究。
2、发言大纲牛奶产业链涵盖了从牧场养殖、奶源收集、生乳储存、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饲养方式、加工方法和储存条件等因素都会对牛奶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产生影响。产业链各环节上开展的感官评价活动,可以有助于促进牛奶品质的提升,而感官评价的应用也可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帮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升牛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王成,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消费者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智能消费者研究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主要采用脑电、微表情、眼动等手段分析消费者在饮酒过程中情感变化,进行消费者喜好度、愉悦度方面的研究。目前累计承担包括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和企业重点技术合作项目十余项,累计技术转化收入近千万,发表中英文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十余项。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等多项科技奖励。
2、发言大纲采用脑电、微表情等神经生理技术来进行消费者风味感知的研究近些年越来越多,我们团队近些年来,建立了一套基于消费者端的产品品质表达体系,开发了多种适合企业应用的测试装备,并且在酒类、调味品等领域同众多合作企业开展了实践应用,本次演讲主要分享我们团队近些年的消费者智能装备的研发及其具体应用。

黄序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谷物研发中心 技术总监。主要研究领域:谷物及谷物食品风味及感官评价技术研究,品质评价体系搭建,功能性食品开发,标准制修订工作等。
2、发言大纲从餐饮行业的变革和需求出发,中粮作为国际级大粮商,在技术领域开展对大米的感官及风味方面研究,为消费者提供一碗好吃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