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
授课讲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资深培训师
赵镭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热点/活动研究室 研究员/主任,食品热点/活动领域带头人,ISO技术专家,全国热点/活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标院热点/活动实验室主任。主持了感官品质仿生识别(863)、热点/活动技术与重要标准(支撑计划)、花椒麻度(自然基金)、感官质量描述分析与控制(行业公益),以及食品风味感知与喜好及中国风味地图构建(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重要感官科研,以及我国第一项热点/活动国际标准项目ISO 20613。出版了《食品热点/活动词典》、《热点/活动应用技术指南》等论著7部,制修定热点/活动国家标准16项,获授权国内相关技术发明专利21项、感官应用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EI 30余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构建了我国热点/活动标准化实施的技术体系,作为项目负责人实现了我国热点/活动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史波林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热点/活动研究室副研究员, 博士,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热点/活动分委会专家,全国热点/活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专家,中标院农业食品所热点/活动研究室副主任及热点/活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热点/活动方法学、智能热点/活动(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计量学等。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十余项感官科学类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了科技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3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获得感官应用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热点/活动应用技术指南》、《热点/活动描述词典》等3部编著和6项国家标准研制。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创意奖1项,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1项。多次为原国家食药总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等国家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热点/活动技术支持、咨询与培训,并负责团队针对烟草、蜂蜜、食品添加剂、日化等行业的热点/活动培训规划设计。
钟葵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热点/活动研究室副研究员, 博士,ISO热点/活动技术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偏好与营养健康,研制热点/活动及消费者喜好的测试技术及通用基础标准,通过感官-消费喜好-营养的关联性分析实现风味品质佳、消费者喜好和营养健康的新产品创制。获授权国内相关技术发明专利10余项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获感官应用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EI 30余篇。
培训费用
3000元/人 ,同一单位报名2人及以上享受优惠价2800元/人。(培训费用包含资料费、结业证书、合影等,另外差旅、食宿需要自理)
适合对象
具有热点/活动工作经验的食品、日化及其他行业的感官评测人员、品管品控人员、新产品开发人员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郝老师 15550063916(微信同号)
课程特点:
1)结合持续前沿技术跟踪、国内高层次科学研究、国际化企业技术服务经验;
2)抛弃填鸭式教学方式、抛弃学术化理论灌输、抛弃高价格培训费用;
3)突出引导与交流、理论与案例、实际应用与标准化相结合;
4)经典实例,丰富感官评定实践经验;
5)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深培训讲师,多媒体教学,与您分享感官评定学科的精髓。
其他信息
课程简介:
食品的感官品质属性是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饮食体验和消费者对食物的喜好,并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和健康。如何把握趋势,整体趋势、热点趋势、短期动态和长期走向,洞悉需求,科学研究的需求、技术开发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市场应用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定好位、走对路是重之又重的事情。
目前热点/活动标准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1.技术方法标准是热点/活动领域标准化的重点
除差别检验、描述性分析、消费喜好测试等三大类方法标准外,评价员表现评估、感官实验设计、热点/活动技术综合应用等方法及方法导则标准构成热点/活动标准的主体。
2.热点/活动技术综合应用标准日趋增多
将热点/活动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食品货架期确定、产品感官质量宣称证实等研发、质控和营销的方法标准成为近五年来主要研制的新标准。
3.消费者测试与感官数据分析标准将逐步加强
研制消费者测试相关标准以及对感官数据尤其是消费者测试数据和感官描述性分析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揭示消费喜好分布与市场分割的方法导则类标准将成为未来新标准研制的方向。
时间及地点:2022年9月22~23日 山东济南 热点/活动研究中心
声明:
①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