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生物黄酮类、糖醇类等活性功能成分,是一种可为人类提供优质营养,具有较好食用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特色杂粮。本研究采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结合人工感官评价,系统比较了11种比例苦荞米饭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差异。
通过电子眼检测,占比在1%以上的特征色号有22个。其中,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增大的特征色号有13个;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减少的特征色号有9个。
对11种样品进行电子眼的主成分分析(PCA),由图1可知,PC1的贡献率为84.5%,PC2的贡献率为9.8%,2个主成分的总贡献率为94.3%,可以用来解释样品绝大部分信息。各样品之间离散分布,均无交叉重叠,表明电子眼能够鉴定出各样本的颜色差异。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苦荞米饭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暗沉,黄褐色加深,光泽越来越差。在主成分分析图中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样本逐渐从X轴的左轴向右轴移动,表明随着苦荞米比例增加颜色呈现规律变化。由于主成分1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可以根据样本在X轴上的距离判断样本之间的差异。3与4号样品颜色相似,9~11号样品颜色相似,其余样品颜色差异较大。
对所有样品电子舌传感器的响应值绘制雷达图(图2),其中SCS传感器、CPS传感器的响应值最高,其次是ANS传感器、CTS传感器、PKS传感器的响应值较高。通过味觉分析比较发现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滋味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各传感器的响应值也随之增大。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荞米饭滋味会因苦荞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渐变化。
由于图4中样本间相互重叠,组内样品分布离散,分类效果并不理想,PCA不能区分样本间的差异,故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DA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LD1的贡献率为52.2%,LD2的贡献率为31.9%,其累计贡献率为84.1%,能够反映样品中的大部分气味信息。1、2、11号样本与其余样本距离较远,表明了1、2、11号样本与其余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大。6~10号样本距离较近,存在部分重叠现象,说明这几组样本气味相似,并且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样本呈现出从左向右依次移动的趋势。1、2号样本米饭的香味较重、苦荞的香味较淡,苦荞香味从3号样本开始逐渐明显,11号样本苦荞味过重。综上所述,电子鼻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比例苦荞米饭。
04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质构特性分析
在苦荞米添加量增大的过程中,影响着米饭的质构特性,这使得添加不同比例苦荞米的口感也各不相同。由图6可知,苦荞米饭的硬度、脆度、弹性、凝聚性、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随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号样品的硬度、脆度、弹性、凝聚性、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分别呈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样品。其中,3号样品凝聚性、回复性与1、2号样品无差异。由此可知,3号样品的质构特性最佳,适当地添加苦荞米会增强米饭的质构特性,但添加量过大则会降低米饭的质地,影响口感。
由图7可知,样品的各感官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指标的得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号样品的得分最高,表明3号样品的滋味口感程度最易被评价员接受。添加一定的苦荞米可以改善米饭的滋味口感,苦荞米的添加量过大则会降低米饭的滋味口感。在香气方面,苦荞米添加量越大,苦荞味愈发浓郁,米饭的香味逐渐降低。结合电子鼻测定结果可知,随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14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随之增大,16种化合物的含量随之减少。1、2号样品苦荞香味较淡,3号样品苦荞香味明显,人工感官评价结果与之具有一致性。对于外观结构而言,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饭颜色变得越来越暗沉,这与电子眼测定结果一致。适口性、冷饭质地的得分变化趋势与质构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3号样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得分,添加适量的苦荞米可以改善米饭的质地、口感,但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饭的弹性降低、质地变差。在滋味方面,苦荞米添加量越高,苦味越重,滋味得分越低,越不易被评价员所接受。4号样品开始出现苦味较重的现象,且4号样品和3号样品差异明显,这与电子舌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胡紫倩,王嘉,谭欣,等.基于智能感官评价技术的苦荞米饭差异分析[J].食品科技,2024,49(07):163-170.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小编。
表1 大米与苦荞米的比例及其编号
01苦荞米饭的颜色差异分析通过电子眼检测,占比在1%以上的特征色号有22个。其中,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增大的特征色号有13个;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减少的特征色号有9个。
对11种样品进行电子眼的主成分分析(PCA),由图1可知,PC1的贡献率为84.5%,PC2的贡献率为9.8%,2个主成分的总贡献率为94.3%,可以用来解释样品绝大部分信息。各样品之间离散分布,均无交叉重叠,表明电子眼能够鉴定出各样本的颜色差异。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苦荞米饭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暗沉,黄褐色加深,光泽越来越差。在主成分分析图中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样本逐渐从X轴的左轴向右轴移动,表明随着苦荞米比例增加颜色呈现规律变化。由于主成分1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可以根据样本在X轴上的距离判断样本之间的差异。3与4号样品颜色相似,9~11号样品颜色相似,其余样品颜色差异较大。
图1 不同比例苦荞米电子眼色泽PCA图
02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滋味差异分析对所有样品电子舌传感器的响应值绘制雷达图(图2),其中SCS传感器、CPS传感器的响应值最高,其次是ANS传感器、CTS传感器、PKS传感器的响应值较高。通过味觉分析比较发现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滋味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各传感器的响应值也随之增大。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荞米饭滋味会因苦荞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渐变化。
图2不同比例苦荞米电子舌滋味雷达图
由图3可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之和达到99.8%,即这2种主成分涵盖了11组样本绝大部分的原始数据信息,其中PC1的贡献率为98.1%,PC2的贡献率为1.7%,且样本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主成分上。各样本之间均无重合,表明电子舌技术能够明显地将不同比例苦荞米饭区分。在PCA图中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加,样本逐渐从X轴的左轴向右轴移动,各样本在滋味上呈现一致规律,表明随着苦荞米比例增加滋味逐渐变化。由于PC1的贡献率大,所以样本在横坐标上的距离越大,表明了样本之间的差异越大。结合图2可知,苦荞米添加量越高,酸味、咸味、鲜味、基本味的响应值越大,与PCA图的变化趋势相对应,其中4号样与3号样品距离较远,4号样品开始出现滋味加重的现象,与3号样品差异明显。
图3不同比例苦荞米电子舌滋味PCA图
03不同比例苦荞米饭气味分析由于图4中样本间相互重叠,组内样品分布离散,分类效果并不理想,PCA不能区分样本间的差异,故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DA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LD1的贡献率为52.2%,LD2的贡献率为31.9%,其累计贡献率为84.1%,能够反映样品中的大部分气味信息。1、2、11号样本与其余样本距离较远,表明了1、2、11号样本与其余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大。6~10号样本距离较近,存在部分重叠现象,说明这几组样本气味相似,并且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样本呈现出从左向右依次移动的趋势。1、2号样本米饭的香味较重、苦荞的香味较淡,苦荞香味从3号样本开始逐渐明显,11号样本苦荞味过重。综上所述,电子鼻结合线性判别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比例苦荞米饭。
图4不同比例苦荞米电子鼻检测结果PCA图
图5不同比例苦荞米电子鼻检测结果LDA图
经电子鼻鉴定,共鉴定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醇类、醛类、酯类及其他化合物。其中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正十五烷、乙基苯、萘、壬醛、反式-2-壬烯醛、苯乙烯、2-十一酮、1-壬醇、1-辛烯-3-醇、十二醛的含量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己醛、1-丙醇、1-丁醇、2,3-戊二酮、2-庚酮、2-甲基丁醇、异丁醇、丁醛、2-甲基丁醛、异戊醇、戊醛、香草醛、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棕榈酸乙酯、棕榈酸甲酯、乙酸丁酯的含量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此外,乙基苯、苯乙烯产生植物的味道,棕榈酸甲酯产生鸠尾草的味道;壬醛、反式-2-壬烯醛、十二醛具有宜人的橘子香;1-壬醇、1-辛烯-3-醇、己醛、1-丙醇、1-丁醇、异戊醇、乙酸丁酯产生水果香味;2-十一酮、2,3-戊二酮、香草醛、棕榈酸乙酯散发令人愉悦的奶油味;2-庚酮、2-甲基丁醛、戊醛具有坚果香;萘、2-甲基丁醇、丁醛则会产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气味。04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质构特性分析
在苦荞米添加量增大的过程中,影响着米饭的质构特性,这使得添加不同比例苦荞米的口感也各不相同。由图6可知,苦荞米饭的硬度、脆度、弹性、凝聚性、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随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号样品的硬度、脆度、弹性、凝聚性、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分别呈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样品。其中,3号样品凝聚性、回复性与1、2号样品无差异。由此可知,3号样品的质构特性最佳,适当地添加苦荞米会增强米饭的质构特性,但添加量过大则会降低米饭的质地,影响口感。
图6不同比例苦荞米质构测定结果
05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人工感官评价分析由图7可知,样品的各感官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指标的得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号样品的得分最高,表明3号样品的滋味口感程度最易被评价员接受。添加一定的苦荞米可以改善米饭的滋味口感,苦荞米的添加量过大则会降低米饭的滋味口感。在香气方面,苦荞米添加量越大,苦荞味愈发浓郁,米饭的香味逐渐降低。结合电子鼻测定结果可知,随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14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随之增大,16种化合物的含量随之减少。1、2号样品苦荞香味较淡,3号样品苦荞香味明显,人工感官评价结果与之具有一致性。对于外观结构而言,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饭颜色变得越来越暗沉,这与电子眼测定结果一致。适口性、冷饭质地的得分变化趋势与质构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3号样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得分,添加适量的苦荞米可以改善米饭的质地、口感,但随着苦荞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饭的弹性降低、质地变差。在滋味方面,苦荞米添加量越高,苦味越重,滋味得分越低,越不易被评价员所接受。4号样品开始出现苦味较重的现象,且4号样品和3号样品差异明显,这与电子舌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图7不同比例苦荞米人工感官评价结果
本实验基于电子感官系统对不同比例苦荞米饭进行色泽、滋味、气味和质地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感官评价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出不同=比例苦荞米饭的差异,将感官结果客观化、数据化。人工感官评价结果与智能感官评价结果一致,且3号样品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样品,表明3号样品更易被评价员所接受。智能感官评价技术与人工感官评价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评价苦荞米饭的感官品质。 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胡紫倩,王嘉,谭欣,等.基于智能感官评价技术的苦荞米饭差异分析[J].食品科技,2024,49(07):163-170.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小编。